最新消息: 专注SEO优化,不上首页不收费,上首页按天收费,每天6元!

当下的VR新闻可能只是一种噱头

  了解详情了解详情  

深深算网络 来源:原创

作为2016年上半年的热词之一,“VR”不仅成了马云进一步拓展商业版图的辅助器(淘宝计划推出Buy+以实现VR购物),也情理之中、意料之外地成为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的主角。如此高的人气和关注度让VR在成为投资市场的新宠、娱乐行业的助推器之时,也被新闻业视为未来的又一发展方向,各大媒体纷纷推出VR计划。这让人不由得心生疑问:VR之于新闻业,到底是实现新闻理想的利器还是仅仅是“装X神器”?喧嚣之后,新闻是更加真实还是噱头过后一场空?

VR不新,VR新闻新

VR(VirtualReality)即虚拟现实,具体而言是指用户借助于计算机生成的三维虚拟环境,从自己的视角出发,浸入其中并与其进行实时互动,创造出一种“身临其境”的“靠前人称代入感”。其技术的核心特征可以归纳为“3I”,即沉浸(Immersion)、互动(Interaction)和想象(Imagination)。

虽说这个词似乎近几年才开始流行,但实际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,“虚拟现实技术”的基本理念便初具雏形,1980年代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(JaronLanier)正式提出了这一概念。在随后的几十年间,该技术连同AR技术(AugmentedReality,增强现实技术)一起成为航空航天、军事、医疗等高精尖领域昂贵而复杂的高配物。21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让VR、AR的技术门槛逐渐降低,而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和APP的崛起更使其逐步普及,并因其发展潜力而成为各行业争相踏足的新领域。

较早的浸入式、多感官技术

不过,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,研究报告均显示(艾瑞咨询的中国VR/AR市场研究报告&奈特基金和今日美国网络公司2016年3月发布的报告),内容的缺乏是VR产业链中短板之一,内容与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也是我们至今难见其庐山真面的重要原因。而新闻业作为庞大的内容提供行业自然就成了与VR双赢的好伙伴。一方面,VR可以借助媒体行业获得丰富的内容,另一方面,VR的“沉浸(Immersion)”、“互动(Interaction)”、“在场(presence)”等特征也能实现记者们梦寐以求的对新闻的“穷尽”式的探索与呈现。

国内VS国外:“此”VR新闻非“彼”VR新闻

据知名自媒体人崔俊超介绍,国外媒体对VR新闻的探索始于2012年。当时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一位研究员兼记者德拉佩拉使用OculusVR的原型机摄制了一段名为《洛杉矶的饥饿》的VR作品。2014年10月起,甘乃特报业集团先后推出了多个VR新闻项目,包括较为知名的《HarvestofChange》;而后,英美主要媒介机构都在尝试VR这一较新的新闻记录和传播媒介。

知名自媒体人崔俊超表示,相对于国内媒体来说,2015年是“虚拟现实新闻”(VRJournalism,VR新闻)元年,大部分国内媒体也喜欢将其视作国内VR新闻的原点。2015年起,财新传媒率先试水,推出“1220深圳山体垮塌事故VR专题系列报道”;在今年的两会上,VR新闻更是称为许多媒体标新立异的新花样。

媒体对VR的尝试可以分成两种:纪录片和新闻报道。前者耗费精力、脑力、财力颇多,以财新传媒和联合国基金会在2015年合作推出的中国首部VR新闻纪录片《山村里的幼儿园》,以及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在2015年12月推出的国内新闻院校首部VR纪录片《舞狮》为代表。后者显然成品更多,除了财新传媒外,网易推出的关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VR报道《不要惊慌,没有辐射》、新浪新闻的《人民大会堂全景巡游》都在推出之际吸引了极大的关注度。

中国首部VR新闻纪录片《山村里的幼儿园》

可以看出,国外媒体对VR新闻的尝试多在主流媒体进行,而国内的同类新闻似乎“门槛更低”,试水者市场化媒体,尤其是网络媒体居多,这让我们不仅产生一个疑问:究竟是我国的VR新闻走在了世界的前沿,还是“此”VR新闻非“彼”VR新闻?

很遗憾,答案是后者。

翻看一下众多国内媒体对自家“VR新闻”的描述,你就会发现,“VR”一词后面往往跟着“全景”二字。网易推出的“不要惊慌,没有辐射”通过的是“VR视频全景式”再现了30年前的事故场景;新浪新闻推出的《人民大会堂全景巡游》采用的是“VR全景式报道”。而全景(360度全景视频)并不等于VR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深深算网络 » 当下的VR新闻可能只是一种噱头

电话咨询
cache
Processed in 0.005250 Second.